2020年2月底3月初,刚出来考研初试成绩,我就预感过不了一志愿的复试线,于是开始搜集信息,看哪些学校往年心理学有招调剂,初步确定了首师和宁波大学,各选了一位意向导师,在选导师上,我是先看有没有之前有过一定了解的导师,比如我在心理学会上听过宁波大学的一位老师的学术报告,并且我也觉得这位老师的研究很有意思,这样即使我调剂去那里自己也不会后悔。准备好个人简历和自荐信就给老师发了邮件,得到了比较积极的回复,这让我感觉考研道路稍稍有些明朗。
2020年3月和4月我主要用来完成毕业论文和英语口语上,在本科期间的心理学专业英语课上,我们有段时间每节课都锻炼口语能力,给一个话题,3分钟准备时间,我发现我这方面的能力很差,所以想着重准备一下,把英语口语介绍和常考话题都准备了一下。这段时间自己没怎么准备专业课复试,因为不确定会参加哪些学校的调剂,考试范围不确定,并且复试也不是侧重考察知识,更多的是看科研能力和特质动机。这个阶段总体还比较浮躁,看到各种调剂信息都想试一试,家里人一直想劝我留本校,加上毕业论文也不是很顺利,开始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思考,将来想做什么,调剂和二战的接受度,学校、方向和导师的看重程度的心理排序。最终,我的打算是优先选择调剂学硕,调剂院校至少要在城市学校方向导师中的某一方面优于本校,调剂不成功就二战。单看二战可能会觉得时间成本高,但把一年放在漫漫人生中也是很短暂的,调剂去了一个不喜欢的地方可要难过三年呐。
2020年5月初,依旧没有开学的迹象,估摸着要在家里线上复试了,学习态度逐渐端正。我开始和舍友晚上视频模拟复试,我们会提前准备2-3个问题,晚上复述今天学的内容,然后进行英语口语练习。
2020年5月中旬,各院校的调剂信息陆续公布,我收集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院校/方向/导师。5月20日调剂系统开放,调剂考生可同时选择三个志愿。
下图为2020年的情况。

幸运的是,自己参加了首师和陕师两个学校的调剂复试,并走到了第4个点,收到了录取通知。
调剂的过程中,自己的心态也是从没自信到蜜汁自信再到坦然等待结果。自己每一次重新找回信心,都得益于老师们的肯定和朋友们的鼓励。
希望今年正在焦虑的朋友们,不要轻易的否定自己,不庸人自扰,再勇敢一点,再自信一点。
来源:知乎
作者:四月天